孫觀漢先生認為「舊觀念」「醬缸」名異實同。柏楊先生,它們似乎是一部份相同,舊觀念中有的,在舊觀念產生的行為,有日月並明的。有醬缸蛆觀念,即令它是新的,是墮落的、惡毒的。
在「舊觀念」中,一直今,人們還瞧不做生意,認為做正當生意賺錢是丟人的,這跟文化走岔有關。蓋我們的文化本來是走在光明的,卻被長期的封建政體儒學派聖人們,群策群力,連推帶打,活生生的塞醬缸裡。最初還嘰哇亂叫,後來醬了醬缸蛆,不說叫啦,連哼的聲音歸於沉寂。孟軻先生的學說便是「何必曰利,唯有仁義已」的,這位不曰利的祖師爺,為千萬個醬缸蛆制了仁義的假面具,明明害了楊梅瘡,鼻子爛塌啦,卻面具一戴,喊曰:「來呀,俺漂亮呀!」
在表面鎮靜裡奇癢的狀態,儒朋友對商人充滿了輕視、嫉妒、憤怒。一提商人,就是「奸商」。奸商當的是,但公務員中有壞蛋,卻從沒有聽說過有「奸官」的(不過,「贓官」一詞倒層不窮)。夫商人正當合法的手段賺了錢,吃一點,住一點,就有人眼紅。「三年清知府,十萬雪花銀」,卻他媽的高貴不了,人人翹拇指稱讚他「有辦法」。
一位中國文化學院夜間部的學生,向柏楊先生談他的教習傅宗懋先生。傅先生講課很受學生們的歡迎,不僅口才,且有深度,日前他在該院這學期最後一節課時,曾對儒的那種「正其誼不謀其利」學說,迎頭痛擊。傅先生鼓勵學生正當合法的手段賺錢,「謀利」不是一種恥辱,談錢談利不是一種恥辱。恰恰相反的,那是一種光榮。儒那種口不言利,口不言錢,但裡卻塞滿了錢利的畸形觀念,必須糾正過來,社會民生,才蒸蒸日。
那位學生轉述這段話時,對傅先生充滿了尊敬。柏楊先生聽這段話時,對傅先生充滿了尊敬。蓋中國人中那塊隱藏的慾,必須取消,這塊保留一不取消,便一牢不破。「哀莫於死」,嗚呼,死者,牢不破謂。有一種現象不知讀者老爺注意沒有,中國人講仁義說德的嗓門,是嗓門中最高的,聰明才智判斷力,是一流的。問題是,千萬不碰裡那塊保留,碰那塊保留,就立刻糊塗一罐漿糊,什麼原則,什麼邏輯,會女十八變。
——摘《猛撞醬缸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