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人,少有點崇拜權勢,但似乎從沒有一個社會從沒有一個民族,像中國人對權勢這麼癲狂,這麼融入骨髓。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人,少有點,但同樣的從沒有一個社會一個民族,像中國人這麼牢不破。這話聽來有點憤世嫉俗,說來覺危機四伏,惹愛國裁判怒,亂吹哨子。不過理是應該說的,不是應該怒的。
有一種現象無不樂於承認,那就是,中國同時是一個很聰明的民族,身在番邦的中國留學生,無論留日的焉,留的焉,留英的焉,留法的焉,學業績,差不比該本國學生拔尖。辜鴻銘先生在英國學海軍,他的分數遠超過日本留學生伊藤博文先生;蔣百先生在日本學陸軍,學科兼術科,是該期一名;日本人那時候比現在還氣鬼,忍受不了外國學生的優越績,才他閣擠來。這些是遠例,近例最驚動的,莫過於圍棋王吳清源先生圍棋王林海峰先生,在日本本土,橫衝直撞,所向披靡,固是日本棋壇的優環境所致,但更是中國人的先智慧所致。果一定說中國人的聰明遠超過洋人,似乎吹牛,但至少有一點,中國人的聰明絕不亞於洋人。——中國同胞沾沾喜,當沒啥爭議,就是洋人,甚至三K黨,不說中國人聰明差勁,不了說中國人群體差勁。洋朋友往往中國人叫做東方的猶太人,當是輕蔑,但同時是一種敬意畏懼。猶太人最惹人咬牙的不過一毛不拔罷啦,其他方面的貢獻,若宗教,若科學,若藝術,無不震古爍今。試世界經濟權,不是握在猶太朋友手中乎?基督教的開山老祖耶穌先生,不就是猶太人乎,現代科學巨星愛因斯坦先生,不是猶太人乎。
中國人是聰明的,但這聰明卻有一個嚴重的前提,那就是必須「一對一」,在個別的較量中,一個中國人對一個洋人,中國人是聰明的,比說吳清源先生林海峰,單槍獨馬,就殺七進七。是一旦進入群體的較量,兩個中國人對兩個洋人,或兩個的中國人對兩個的洋人,中國人就吃不住兼頂不過。孫中山先生曾感嘆中國人是「一盤散沙」,嗚呼,中國的一個沙粒跟洋人的一個沙粒較量,中國的沙粒不弱於洋人的沙粒,但中國的一堆沙粒跟洋人一堆沙粒做的水泥較量,水泥是堅硬鐵。
一盤散沙的意義是不合,我們說不合,不是說中國人連合的處不知。咦,不但知,且知個徹底。醬缸蛆先生忽發了罡氣,他寫一本書,引經據典,批售古聖古賢及今聖今賢關於合的教訓。柏楊先生果發了罡氣,我同樣引經據典寫一本書——不但寫一本書,簡直寫一火車書。但問題是,不管經典合的教訓何茂盛,那些教訓止於印書,行為卻不是那麼回。
——摘《猛撞醬缸集》